目前分類:潛水攝影 (3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Echinoidea 海膽綱


Family Diadematidae 冠海膽科


Scientific name Diadema setosum


Chinese name 刺冠海膽


Author (Leske, 1778)


Max. Size


Common name Long-spined sea urchin, Black sea urchin


別、俗名: 魔鬼海膽


形態特徵: 此種海膽具有特殊的肛乳突,肛門就開口在金黃色亮圈的中央,利用這樣的構造,牠們可以將排泄物排放得高一點、遠一點,以免被自己細長的棘刺給卡住。身上反口面有5個輻射對稱白色或藍色的醒目斑點。 體殼直徑可達10公分以上,牠們的大棘細長而尖銳,一般為黑褐色,長度可達15~20公分左右,加上海水在視覺上的放大作用,因此常有人宣稱看到比籃球還大的魔鬼海膽。 由於棘刺尖細且有毒,而且每一枚刺皆由無數的小箭頭所組成,因此對人的殺傷力極大。 本種的主要食物是海底的大型藻類,如石蓴、紫菜等。白天大多藏在岩穴中,晚上才會外出攝食,以銳利的牙齒分布於水深0~30公尺的礁岩區,以及珊瑚礁區的潮池或低潮線附近亞潮帶的岩石下。刮食海藻。本種在台灣南部的生殖季節約在七月左右,有成群出現的情形。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Echinasteridae  棘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aster luzonicus 


Chinese name 呂宋棘海星


Author (Gray, 1840)


Max. Size


Common name Orange sea starOrange Starfish


別、俗名: 細腕海星


形態特徵: 體色多變異,有橘紅色、黑色、深褐色等,腕長約8公分,棲息於珊瑚礁上,再生能力強,可藉由自割行無性生殖,能夠以單隻斷腕長成完整的新海星,偶見不明原因的畸型個體。腕足狹長從本體向末端微尖,數目為4~7隻,通常為5~6隻。反口面有許多細小棘刺突起,體色隨各 棲息地有極大的差異,通常有一截深褐色腕尖。台灣東北角之個體有紅棕色及橙紅色兩型,他地則有土黃色及黑色的品種。在大陸西沙群島與海南島南方是常見的海星種類。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此呂宋棘海星斷了一隻腳,故吒看似乎只有4隻腳,不過有一再生的腳已慢慢長出.







 


這隻有點疑問,是否是呂宋棘海星還有待專家的鑑定.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Echinoidea 海膽綱


Family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ometra mathaei


Chinese name 梅氏長海膽


Author (Blainville, 1826)


Max. Size


Common name rock-boring urchin


別、俗名: 豬槽海膽、番仔膽


形態特徵: 梅氏長海膽由潮間帶到水深5公尺左右的亞潮帶都常可見到,但以低潮線附近的碎浪區最為常見。此海膽體殼為長橢圓形,長徑5公分以下。棘刺粗短不具毒性,呈圓錐形,其上有縱肋。體色個別差異大,以棕、黑色為主。棘色有紅棕色、黃綠色、白色等不一而足。具有堅硬的棘刺,可以將礁石及水泥消波塊磨出一道道長條形的凹槽躲藏其中。由於牠們的體殼略呈長形,酷似以前養豬用的飼料槽,因此被稱為豬槽海膽。此種海膽會用棘刺在珊瑚礁或岩礁上磨出洞穴躲藏,岩石那麼硬,梅氏長海膽的刺怎麼可以挖出一個洞來。海洋生物學家發現梅氏長海膽平時會分泌酸,這些酸會慢慢侵蝕岩石。珊瑚礁的成份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鈣很容易受到酸侵蝕。再加上許多棘刺的挖鑿作用,隨著海膽身體的成長,這些洞就愈來愈大。牠們似乎整日皆侷限於自己所挖的凹槽中活動,並不離開巢穴,有固定棲所的習性,其刺棘長度常與所居的岩穴大小配合。以攫取漂流到巢穴的藻類碎片為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Pomacentridae 雀鯛科


Scientific name Amphiprion polymnus


Chinese name 鞍斑海葵魚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13 cm 


Common name Saddleback anemonefish; Saddle back clown; Saddleback clownfish; White-tipped anemonefish; Brownsaddle clownfish


別、俗名: 鞍背小丑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7-2.0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雄、雌魚尾鰭皆呈截形或圓形。體由黃褐色至黑色,各鰭暗褐色;胸鰭黃色或淡色;尾鰭上下葉緣具白寬帶環繞。眼後具一寬垂直白色;背鰭軟條部延伸至肛門另具一白色斜寬帶,此帶隨著成長而逐漸退縮呈鞍狀斑。 主要棲息於底質為沙地之潟湖及含沙地之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30公尺。主要和生長在沙地的海葵行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Heteractis crispa 紫點海葵Stoichactis haddon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一夫一妻制。雜食性,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Phylum Cnidaria 刺胞動物門


Class Anthozoa 珊瑚蟲綱


Family Actiniidae 海葵科


Scientific name Entacmaea quadricolor


Chinese name 四色篷錐海葵


Author (Rüppell & Leuckart, 1828)


Max. Size 40cm


Common name Bubble Tip AnemoneBulb-tentacle Sea Anemone


別、俗名: 櫻蕾篷錐海葵、拳頭海葵、球觸手海葵、奶嘴海葵


形態特徵: 觸手的顏色變化多端,有的是綠色白頂,有的則是黃褐色或紫紅色,並常有縱走的白色斷續條紋;觸手的形狀有時為細長型,有時為拳頭狀,有時則呈奶嘴狀。足盤具吸附力,輪廓呈不規則狀。體柱平滑,長度超過口盤直徑;通常呈單一種顏色,有綠色、深棕色、暗粉紅色、亮紅色或紫色,但少數會有綠色的條紋或斑點;可延長達50公分左右。口盤扁平,幾乎沒有收縮性,直徑可達40公分左右;內胚層的共生藻密度極高。墾丁附近發現的個體都在水深10公尺以上,其口盤直徑往往超過20公分,通常有小丑魚與其共生。而在澳底附近則在岸邊低潮線附近即可發現許多小個體,口盤直徑通常在15公分以下,潮池的岩石下甚至有直徑僅3公分的小個體;這些較小的個體都未發現有小丑魚與其共生。台灣本島及離島各地珊瑚礁區常見,由潮間帶附近至水深數十公尺皆可發現,但較深水處較少見。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Entracmaea quadricolor (Actiniidae) Amphiprion polymnus 鞍斑海葵魚的共生拍擋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Echinoidea 海膽綱


Family Echinometridae 長海膽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ostrephus aciculatus


Chinese name 白尖紫叢海膽


Author Agassiz, 1863 


Max. Size


Common name needle spine urchin


別、俗名:


形態特徵: 分布深度約0~50公尺,喜歡活動於岩礁區亞潮帶。整體而言,此種海膽本體及棘刺均呈紫黑色,棘刺細尖而長短不一,末端皆為白色。會掘穴而居,穴居時僅露出一小截棘刺,潛水者若不注意常會踩傷。體型不大,體殼直徑約3~4公分, 但是其成熟個體較紫叢海膽大些,屬於植食性的海膽。白尖紫叢海膽在生殖季時偶有民眾採食,生殖季節為7~12。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在台灣則是分布於北部礁岩海岸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Specimen Photo)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Ophidiasteridae 蛇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Linckia laevigata


Chinese name 藍指海星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Blue Starfish


別、俗名:


形態特徵: 最常見的大型海星,腕長可達15公分左右。一般個體有5隻腕足,偶有四隻腕足的個體,體色呈淺藍色或寶藍色,但偶有呈紫藍色或橙黃色的個體直徑約16~40公分。腕足細長呈指狀,長短不等,外半段常略膨大。反口面骨板很多,為大小不一的圓或橢圓形,排列無規則。本種是熱帶珊瑚礁內常見而著名的海星,牠們通常出現在礁岩及珊瑚礁區的潮池或亞潮帶水深數公尺的淺水處,潛水時經常可見牠們在沒有掩蔽物的礁石上,將胃外翻消化底質上的藻類及其它有機物。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Ophiuroieda 蛇尾綱


Family Ophiodermatidae 皮蛇尾科


Scientific name Ophiarachna incrassata


Chinese name 巨綠蛇尾


Author Lamarck, 1816


Max. Size


Common name Green serpent star


別、俗名: 巨綠陽燧、厚蜘蛇尾


形態特徵: 分布於礁岩區0~97公尺深的淺海,為台灣最大型的陽燧足,中央體盤呈五角形,直徑可達約3~5公分,體盤的反口面覆蓋許多顆粒狀突起,為灰綠色不規則的鑲黑邊小白點,腕足五隻由似蛇腹之櫛片串成,長約15公分。本種的體色一般為橄欖綠色或綠褐色,但有些個體會變為橙色,腕針與體色但針尖多為黃色。通常棲息在礁石區水深2~5公尺左右的岩塊下,在生殖季節時有群集的行為。為雜食性以碎屑為食,但以肉食為主要的食物成份。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corpaenidae 鮋科


Scientific name Sebastiscus marmoratus


Chinese name 石狗公


Author (Cuvier, 1829)


Max. Size 30 cm 


Common name Rockfish; Scorpionfish; Filefish 


別、俗名: 褐菖鮋、石頭魚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形,眼間隔窄,約為眼徑之一半,口大,端位,微斜,下頜較上頜略短,背鰭硬棘發達,硬棘部與軟條部具淺凹部,胸鰭近於五邊形,尾截形,體淡紅色,會隨深度而加深,腹部淡黃色。鰓耙數少於24。近沿海底棲性,生活於較淺的岩礁底質水域。肉食性,主要是以小型魚類。棘基部具毒腺,卵胎生的魚種,成熟的雄魚有交接器。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Mollusca 軟體動物門


Class Gastropods 腹足綱


Family Fasciolariidae  旋螺科


Scientific name Pleuroploca trapezium


Chinese name 角赤旋螺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trapezium horse conch


別、俗名:


形態特徵: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Arthropoda 節肢動物門


Class Malacostraca 軟甲綱


Family Stenopodidae 猬蝦科


Scientific name Stenopus hispidus


Chinese name 猬蝦


Author Olivier, 1811


Max. Size


Common name Coral Banded Shrimp


別、俗名: 美人蝦、姬蝦、櫻花蝦


形態特徵: 日本人稱其為「姬蝦」,因為其形態及動作優雅,如穿梭在珊瑚礁間的歌舞姬一般。大螯及身上有紅白相間的顯眼橫紋,並有三對醒目的白鬚,體表佈滿細棘,頭胸甲幾乎成透明狀,母蝦在體內帶卵時,可看見明顯的藍綠色團塊。在臺灣及離島各地的淺海珊瑚礁區洞穴中常見,雄蝦有極強的領域性,據報導有替魚類清除寄生蟲的「清潔行為」,屬於「清潔蝦」的一種。本種通常棲息在珊瑚礁海域的潮池及35公尺水深的淺海陰暗的岩壁上或岩洞中,廣泛分佈於阿拉伯海、澳洲、日本、臺灣及菲律賓海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corpaenidae 鮋科


Scientific name Scorpaenopsis cirrosa


Chinese name 鬼石狗公


Author (Thunberg, 1793)


Max. Size 23 cm 


Common name Scorpionfish; Weedy scorpionfish; Weedy stingfish; Frilly scorpionfish 


別、俗名: 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薑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


形態特徵: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10/09/12


攝影地點: 台北縣貢寮鄉龍洞,NE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