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Carangidae 鰺科
Scientific name: Caranx sexfasciatus
Chinese name: 六帶鰺
Author: Quoy & Gaimard, 1825
Max. Size: 78cm
Common name: Six banded trevally; Turrum; Trevally; Dusky jack; Bigeye trevally; Bigeye kingfish; Giant trevally; Horse mackerel; Great trevally; Horse-eye jack
俗名: 甘仔魚、紅目瓜仔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而高,隨著成長,身體逐漸向後延長。背部平滑彎曲,腹部則緩。脂性眼瞼發達,前部達眼之前緣,後部可達瞳孔後緣。吻稍尖。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後緣之下方。幼魚時,體側具5-6條黑色的橫帶;中魚時,體背藍色,腹部銀白,體側橫帶開始不甚明顯,各鰭淡色或淡黃色,尾鰭另具黑緣;成魚時,體側呈橄欖綠,腹部銀白;第二背鰭墨綠至黑色,前方鰭條末端具白緣。稜鱗一致為暗色至黑色。鰓蓋後緣上方具一小黑點,大小不及瞳孔之一半。主要棲息於近沿海礁石底質水域,幼魚時偶而可發現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稚魚時可發現於河口區,甚至河川之中、下游。白天常聚集成群緩慢巡游於礁石區或外緣區,晚上則四散各自找地方休息。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鰺」是一個魚加一個參,但音該怎麼讀?「shēn」是「ㄕㄣ」是大陸「漢典」網站的唸法,而臺灣的注音得用「ㄙㄠ」才找得到這個字。問題來了,到底要讀那個音呢?看你自己了。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yngnathidae 海龍科
Scientific name: Trachyrhamphus longirostris
Chinese name: 長吻粗吻海龍
Author: Kaup, 1856
Max. Size: 40cm
Common name: Straight stick pipefish; Longnosed pipefish
俗名: 海龍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吻稍長,頭長約為其1.9-2.1倍;吻部背中稜完全,有小棘,呈鋸齒狀,在鼻孔附近些微隆起。主鰓蓋具一隆起而向上彎曲之稜背。體環邊緣平滑;體呈淡褐色,軀幹上無小的斑點散在。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經常由開放水域進入掩蔽的泥濘河口區。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phyraenidae 金梭魚科
Scientific name: Sphyraena jello
Chinese name: 竹針魚
Author: Cuvier, 1829
Max. Size: 150cm
Common name: Seapike; Snoek; Pickhandle sea-pike; Pickhandle barracuda; Barracuda; Banded barracuda; Ginat seapike; Giant sea pike; Indian barracuda
俗名: 針梭、竹梭、巴拉庫答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第二背鰭末端不延長;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略短,末端幾達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全期為深叉形。體背部呈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具許多延伸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橫帶傾斜,下半部則幾垂直。尾鰭一致為黃色或暗黃色;腹鰭白色;餘鰭黃褐色或灰黑色。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內灣、潟湖區或河口域,常成大群數一起於日間活動。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及頭足類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Ephippidae 白鯧科
Scientific name: Platax Orbicularies
Chinese name: 圓眼燕魚
Author: (Forsskål, 1775)
Max. Size: 50cm
Common name: Orbicular batfish; Orbiculate batfish; Round bat fish; Sicklefish; Round batfish; Circular batfish; Batfish; Circular spadefish batfish; Circular spadefish; Narrowbanded batfish
俗名: 蝙蝠魚、鯧仔、圓海燕、飛翼、咬破婆仔、富貴魚
形態特徵: 體呈菱形,極側扁,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腹鰭延長;尾鰭截形或雙凹形,上下葉或延長。成魚體褐色;體側具2至3條黑色橫帶;奇鰭具黑邊。稚魚紅褐色,體側具不規則斑點和斑塊以及白色小圓點;背、臀鰭基底亦具小黑點;尾鰭除基底紅褐色外,皆透明。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Chaetodontidae 蝴蝶魚科
Scientific name: Heniochus singularius
Chinese name: 單棘立旗鯛
Author: Smith & Radcliffe, 1911
Max. Size: 25cm
Common name: Singular bannerfish
俗名: 花關刀 ; 四帶馬夫魚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體黃白色,隨著成長體色漸暗。體側具2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黑橫帶自背鰭起點前方向下延伸至腹鰭,第二條黑橫帶則約自背鰭第VII-IX硬棘向下延伸至臀鰭後部;眼帶明顯,由眼上方向下延伸至間鰓蓋緣;吻部向下環繞一黑色圈。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基部黑色,餘淡黃色;臀鰭前緣白色,後部黑色;腹鰭黑色。棲息於較深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多半單獨活動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珊瑚蟲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Pomacentridae 雀鯛科
Scientific name: Amphiprion ocellaris
Chinese name: 眼斑海葵魚
Author: Cuvier, 1830
Max. Size: 11cm
Common name: Common clownfish; Clown anemonefish; False clown anemonefish
俗名: 公子小丑; 眼斑雙鋸魚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8-2.2倍。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致呈橘紅色,體側具3條白色寬帶,分別為眼後白帶呈半圓弧形;背鰭下方的白帶呈三角形;尾柄上為垂直白帶,幼魚沒此帶。各鰭具黑色緣。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15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Stoichactis kent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群聚生活,雌、雄魚均具有護巢護卵之行為,通常由一隻體型最大之雌魚帶領一隻體型第二大且具生殖能力之雄魚,其它成員包括無生殖能力之其它中成魚和一群稚魚。當最大雌魚失去後,則依雄性之順位變性成雌魚而遞補。以藻類、魚卵和浮游生物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Muraenidae 鯙科
Scientific name: Gymnothorax thyrsoideus
Chinese name: 密點裸胸鯙
Author: (Richardson, 1845)
Max. Size: 65mm
Common name: White-eyed moray; Greyface moray
俗名: 錢鰻、薯鰻、虎鰻
形態特徵: 魚體較為延長;吻部較鈍。底色為黃褐色,周身密佈暗褐色的小點;頭前半部無斑點且較身體部位顏色為深。眼虹彩為純白色,瞳孔的直徑較其他種鯙類為小;鰓孔的顏色較深。部份福馬林液保存的標本,體表會包覆了一層綠色的物質。以前所記載之密點星鯙( Siderea thrysoidea)為本種之異名。主要棲息於潮間帶及亞潮帶的珊瑚、岩礁隙縫中;經常將挺起的身體前半部露出洞穴外。活動敏捷,常外出獵食;喜歡捕食甲殼類或魚類。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Caesionidae 烏尾鮗科
Scientific name: Pterocaesio tile
Chinese name: 蒂爾烏尾鮗
Author: (Cuvier, 1830)
Max. Size: 30cm
Common name: Neon fusilier; Neon fusiler; Tricoulored fusilier; Bluestreak fusilier; Dark banded fusilier; Dark-banded fusilier; Fusilier
俗名: 烏尾冬仔;黑帶鱗鰭梅鯛
形態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8-4.4倍。體背藍綠色,腹面粉紅色,體側沿側線有一黑褐色縱帶直行至尾柄背部,並與尾鰭上葉之黑色縱帶相連。各鰭紅色;尾鰭下葉亦有黑色縱帶。主要棲息於沿岸瀉湖或礁石區陡坡外圍清澈海域,性喜大群洄游於礁區之中層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時間持久。屬日行性魚類,晝間在水層間覓食浮游動物,夜間則於礁體間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Lutjanidae 笛鯛科
Scientific name: Macolor niger
Chinese name: 黑背笛鯛
Author: (Forsskål, 1775)
Max. Size: 60cm
Common name: Black & white snapper; Black and white seaperch; Black beauty
俗名: 琉球黑毛、黑雞仔、黑加脊、黑加誌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幼魚時,腹鰭就已寬而短;尾鰭叉形。成魚體色一致為灰黑色,頭部沒有藍色縱紋及斑點;幼魚體側上半部黑色有白斑,下半部白色有一條黑色寬闊縱帶,有一黑色寬橫帶貫通眼部,各鰭黑色。沿岸珊瑚礁向海面陡坡區,水深5-90公尺處。幼魚時,獨自游動;成魚後,三兩成群。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Holothuroidea 海參綱
Family: Stichopodidae 刺參科
Scientific name: Thelenota ananas
Chinese name: 梅花參
Author: (Jaeger, 1833)
Max. Size:
Common name: prickly redfish
俗名:
形態特徵: 為一種大型海參,體長可達50公分以上,體寬約15公分,重達10公斤。動物呈橘黃色。背部疣足肥大,呈指狀,且3~5個連成掌狀或楓葉狀。口偏於腹面,楯狀觸手20隻。肛門略偏於背面。管足集中於腹面。生活在水深1~10米內的粗珊瑚沙區,吞食珊瑚沙,以沙中的有機物為食,為珊瑚礁種。泄殖腔中常有隱魚共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Oreasteridae 瘤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Protoreaster nodosus
Chinese name: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Chocolate Chip Starfish; Horned Sea Star; Knobbly sea star
俗名: 朱古力海星
形態特徵: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Taxidermy photo (標本照) :(1)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Echinasteridae 棘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aster callosus
Chinese name: 赤麗棘海星
Author: Marenzeller, 1895
Max. Size:
Common name: Thick-skinned Sea Star; Warty starfish; Warty Sea Star; Callous Sea Star
俗名:
形態特徵: 具有5隻較長且末端翹起的腕;皮鰓成群出現,皮鰓區位於骨板之間,腕背面的皮鰓區較大。骨板交會處有直立型大棘。篩板一個,在乾標本中明顯隆起,上面有許多放射狀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 5~7 個直立棘包圍。乾標本的管足可看出明顯的二列。體盤與棘均有厚皮膚包覆。由福馬林浸泡過的乾標本為紫紅色。生活在珊瑚礁淺海,水深約6公尺的地方,以岩石上的附著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Ophidiasteridae 蛇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Fromia monilis
Chinese name: 單鏈蛇星
Author: Perrier, 1869
Max. Size:
Common name: Elegant Sea Star, Red Tile Starfish, Necklace Starfish
俗名:
形態特徵: 生活時體盤中央及腕的末端為紅色,腕的前半段為淡黃色。生活在水深5~15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為夜行性動物,白天多躲在石塊底下,以礁岩上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屬於肉食性海星。具有5腕,腕長約3.3~4.9公分,腕的橫切面呈長方形,身體扁平。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Taxidermy photo (標本照) :(1)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Chaetodontidae 蝴蝶魚科
Scientific name: 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Chinese name: 銀斑蝶魚
Author: (Bleeker, 1857)
Max. Size: 18cm
Common name: Pyramid butterflyfish; Shy butterflyfish; Brushytoothed butterflyfish
俗名: 霞蝶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較腹部凸出。體銀白色或淡,頭部較暗色;體側自背鰭第III至第VI棘及軟條部基部下方具金黃金的三角形斑。背鰭與臀鰭金黃色;胸鰭為淡色;腹、尾鰭銀白色。通常成群於群體外圍斜坡潮流經過處。以浮游動物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Antennariidae 躄魚科
Scientific name: Antennarius pictus
Chinese name: 白斑躄(ㄅㄧˋ)魚
Author: (Shaw, 1794)
Max. Size: 30cm
Common name: Painted frogfish; Painted angler; Devil fish
俗名: 五腳虎
形態特徵: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色多變,淺橘紅色至黑色皆有,體側具若干深色圓斑。背鰭、腹部、尾鰭及臀部具多個有淡緣之黑色眼狀斑。淺海珊湖礁區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0-75公尺間,但一般皆發現於16公尺內。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釣餌(Esca)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所產之卵,形成絲狀團狀,具有漂浮力。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caridae 鸚哥魚科
Scientific name: Bolbometopon muricatum
Chinese name: 隆頭鸚哥魚
Author: (Valenciennes, 1840)
Max. Size: 130cm
Common name: Double-headed parrotfish; Bumphead parrotfish; Green humphead parrotfish; Humphead parrotfish
俗名: 鸚哥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體長約25公分左右時,頭部前額即向前突出,頭部輪廓可近於垂直角度。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則略呈雙凹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體呈暗灰色,體側散在白色斑點,至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逐漸地變成全深綠色至綠褐色,沿著體側之鱗列,分布淺紫色之條紋;頭部的前緣時常是淡綠色到粉紅色;各鰭之顏色同與體色。稚魚發現於潟湖;成魚則群游於礁灣或珊瑚礁外圍的海域。以啃食活珊瑚為食。生性機警,在夜間有群體一起睡覺的習性。是鸚哥魚中最大型的魚種。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Reptilia 爬蟲綱
Family: Cheloniidae 蠵龜科
Scientific name: Chelonia mydas
Chinese name: 綠蠵龜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Green sea turtle
俗名: 綠海龜
形態特徵: 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鉤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長71-153公分,呈心形、扇形的大花斑,顏色從棕色、橄欖綠到接近墨綠黑等顏色。具4對側盾板、椎盾板5片、緣盾板每側11片、腹甲具4對外緣盾板,第一對側盾板和頸盾板分離、盾片鑲嵌排列。前肢具明顯鱗片、四肢槳狀呈鱗狀肢、前肢長於後肢、前肢爪1對。是海洋中的爬蟲類動物,為最大型硬殼海龜,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即繁殖季節登陸築巢產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習性。平均每三年繁殖一次,每次產卵數目可高達1000枚,警覺性極高,稍有干擾即迅速逃回海中。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溫暖海域中,並在水溫逾攝氏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故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因此脂肪呈綠色,也因而得名,又稱綠海龜。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中的物種。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具4對側盾板、椎盾板5片、緣盾板每側11片、腹甲具4對外緣盾板,
第一對側盾板和頸盾板分離、盾片鑲嵌排列。
分辨海龜的方式,攝自海生館的圖鑑墊板
綠蠵龜與玳瑁有何差異?
|
Chelonia mydas
|
Eretmochelys imbricata
|
|
綠蠵龜
|
玳瑁
|
嘴型
|
平弧形,無彎鉤。
|
鷹嘴般彎鉤狀,尖吻下勾。
|
龜板
|
有明顯板塊,龜板圖案呈現放射條紋花斑,邊緣較平滑,盾片鑲嵌排列。
|
板塊不明顯,類似馬賽克圖案,邊緣為尖刺狀,呈覆瓦狀排列,即像屋瓦般一片疊一片。
|
前肢爪
|
1對
|
2對
|
前額鱗
|
1對
|
2對
|
前額鱗1對
前肢具明顯鱗片、四肢槳狀呈鱗狀肢、右前肢具1個前肢爪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Porifera 海綿動物門
Class: Demospongiae 尋常海綿綱
Family: Petrosiidae 岩海綿科
Scientific name: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Chinese name: 桶狀海綿
Author: (Lamarck, 1815)
Max. Size:
Common name: Giant barrel sponge
俗名:
形態特徵: 為大型海綿,直徑可達30~45cm,高度可達50~70cm。外觀好像大型桶狀。顏色是紅至褐色,表面覆蓋的瘤狀突起有2~3cm。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Mollusca 軟體動物門
Class: Gastropods 腹足綱
Family: Dorididae 海蛞蝓科
Scientific name: Jorunna rubescens
Chinese name: 紅紋盤海蛞蝓(ㄎㄨㄛˋ ㄩˊ )
Author: Bergh, 1876
Max. Size: 20cm
Common name:
俗名:
形態特徵: 背上有許多不規則的紫褐色、黃色及白色縱走斑紋,觸角及裸鰓末端也呈紫褐色。棲息於珊瑚礁區的亞潮帶。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8/15
攝影地點: 紅柴港, Kenting, S.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Porifera 海綿動物門
Class: Hexactenellida 六放海綿綱
Family: Euplectellidae 偕老同穴科
Scientific name: Euplectella aspergillum
Chinese name: 阿氏偕老同穴
Author: Owen, 1841
Max. Size:
Common name: Venus's flower basket
俗名: 偕老同穴
形態特徵: 偕老同穴,是一種結構由二氧化矽質的骨針交織成網狀骨骼的白色海綿,形狀多為柱型或花瓶型,也被稱作玻璃海綿,一端以矽質絲插於深海軟泥底。其特別之處是在海綿生長的時候,裡面通常會住進一對儷蝦(Spongicola sp.)。儷蝦在小時候,體型較小,住進海綿裡面之後,在那裡生活、成長,取食隨著海水流入的有機物,儷蝦的身體漸漸長大,無法從海綿的孔洞離開,於是便成雙結對地永久被禁錮在偕老同穴的腔中,最後這對恩愛的夫妻就老死在裡面,因此,採集到的海綿標本裡,常會有一對儷蝦的骨骸,所以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偕老同穴,而儷蝦也因此得名(儷蝦的儷就是「恩愛夫妻」的意思)。人們習慣贈送這樣一個標本給新婚夫妻,祝福他們白頭偕老。在西方把它視為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的花籃,所以又被稱為維納斯花籃(venus's flower basket)。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10/08/15
攝影地點: 紅柴港, Kenting, S.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