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皮膚病-感染-細菌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自2011年11月12日Yahoo奇摩新聞


(中央社台北12日電)青春痘總令數以百萬計青少年與青年困擾不已,不過現在科學家在尋找戰痘療法上已出現重大突破。他們指出,可望消除痘痘生成關鍵因素的疫苗,最快將於5年內問世。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項新突破不同於現有治療青春痘的方式。現有抗痘療法多仰賴以抗生素攻擊引發青春痘冒出的細菌,但卻會打亂皮膚自有平衡,使得部分患者可能因此留疤。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San Diego)科學家正與全球最大的疫苗公司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合作,以創造出這種新疫苗。


新疫苗P-Acnes不著眼於消滅引發痘痘的主要細菌,而是要中和由細菌所產生且是痘痘生成關鍵的「搗亂蛋白質」。


青春痘是因皮膚天然的潤膚霜皮脂腺分泌過多皮脂,導致毛細孔阻塞所引起。


專家製造瞄準這種「搗亂蛋白質」的抗體,以將這種蛋白質「關閉」,接著對老鼠耳朵的皮膚做測試。注射含有抗體細菌的老鼠與未注射的老鼠相比,出現發炎的機率低了許多。


這項研究同時發現,刺激老鼠的免疫系統,能讓牠們產生自有抗體。(譯者:中央社蔡佳伶)1001112


----------------------------------------------------------------------------------------------------------------------------------------


以下轉載自2011年11月14日新華網(來源: 中國日報網)




  目前專治嚴重暗瘡的特效藥保膚靈(Roaccutane)有很多副作用,如使皮膚變得敏感,孕婦服用後胎兒可能會畸形或抑鬱。



  近日科學家在治療青春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種據說可安全消除痤瘡不留疤痕的疫苗最快將在5年內面世。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個笑話:青春痘長在哪裏才使你不擔心?答案是:長在別人的臉上。不過在不久的將來,青春痘無論長在誰的臉上,都不會帶來煩惱了。近日科學家在治療青春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種據說可安全消除痤瘡不留疤痕的疫苗最快將在5年內面世。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11日報道,人類的皮脂腺具有分泌油脂的功能,後者相當于皮膚的天然保濕霜,不過在油脂分泌過多後,皮膚的毛孔容易被阻塞,隨後蛋白質開始殺死皮膚細胞,引起局部發炎,身負消炎任務的白細胞大量積聚發炎區域,結果就出現了引發疼痛且難看的小痘痘。


  傳統治療青春痘的方法主要依靠抗生素快速殺死引起青春痘的細菌,不過這種治療可能會破壞肌膚的自然平衡,在部分患者的臉上留下疤痕。而新疫苗的研究主要致力于“中和”細菌引起的過多蛋白質,後者正是青春痘形成的關鍵要素。





  專家們為了測試疫苗的效果,首先找來小老鼠,在它們的耳朵上進行試驗。在老鼠耳朵上先注入一些可以引起發炎的細菌,然後發現之前注射過疫苗的老鼠比沒有注射過的炎症要輕。


  雖說疫苗一般都是預防疾病,不過這種疫苗卻是用于治療已經產生的痘痘,目前還不能確定多久注射一次。該疫苗目前正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和世界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法國賽諾菲-巴斯德聯合研制。全球改善青春痘療效聯盟的哈拉爾德 戈爾尼克表示,它最早將在5年內面世。


  世界上有80%的青少年受到青春痘的困擾,雖然治療方法較多,不過20%患者的臉部在治療後會留有疤痕。據估計,全球對治療青春痘藥物的需求每年可達約18.7億英鎊的(約合190億元人民幣)市值。目前專治嚴重暗瘡的特效藥保膚靈(Roaccutane)有很多副作用,如使皮膚變得敏感,孕婦服用後導致胎兒畸形。


  英國坎特伯雷一家醫院的皮膚科醫生蘇珊納赫 巴倫指出:“青春痘在非常艱難的人生階段對很多青少年產生了影響,這種疫苗的研發可能會帶來很大幫助。”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紅癬 ;Erythrasma

 

好發年齡:多見於成年男性,男性多於女性。

 

分佈部位:腋下、腹股溝、大腿與陰囊接觸的股內側、臀縫、腋窩及女性乳房下、第四五趾間等皮膚皺摺處。

 

致病原因:病原菌為Gram陽性的微細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引起的皮膚皺摺部位的表淺感染。此菌常寄生于正常人的鼻、咽、眼結膜、外耳道及皮膚表面等處。當條件適合時,如溫暖潮濕及皮膚損傷等,即可侵入角質層引起感染。

 

症狀與特徵:一般無自覺症狀,因此經常被忽略,除非因美觀上的困擾,否則大部分的患者並不太想治療,或是被家人逼著看病而來的,因此通常都已有蠻長的病程了。但在腹股溝部易受摩擦刺激,可引起瘙養及苔蘚樣變化。若感染波及肛門周圍皮膚,可引起肛門瘙癢。皮損處可見邊界清楚之圓形、橢圓形或邊緣不規則形斑塊,開始呈紅色,以後變成褐色,新的皮損是光滑的,舊的皮損會起皺,表面覆有細小米糠樣鱗屑。皮損處在伍德氏燈(Wood light)下會呈現珊瑚紅螢光。如刮取鱗屑於油鏡下檢查可見Gram陽性的微細棒狀桿菌。很容易與股癬搞混。當民眾自行買藥局複方的股癬藥膏來擦,常常會讓症狀更嚴重。還有一種泛發性紅癬,皮損為境界清楚的紅褐色斑塊,廣泛分佈於軀幹和四肢。這種類型的紅癬多見於糖尿病及其他虛弱疾病的患者。

 

預防:保持局部清潔與乾燥則皮損較易消失,但本病治愈後容易復發,如經常使用抗菌肥皂沐浴,可預防復發。

 

治療:可用藥物相當多,包括:penicillins, 第一代 cephalosporins, erythromycin, clindamycin, ciprofloxacin, tetracycline, Clarithromycin, vancomycin, Fusidic acid, Miconazole, Benzoic acid 6%, salicylic acid 3%。皮損面積大者可口服紅黴素Erythromycin (首選) 250m g每日4次或500mg每日2次,連用12周,亦可用四環黴素,局部外用2-4% Erythromycin solution每日2次連用46周或5%~10%硫磺軟膏和抗真菌類制劑。愈後再抹12周,以免復發。

 

圖片: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學名稱:Pitted Keratolysis keratolysis plantare sulcatum;足蹠蠹蝕症;凹陷性角質溶解症;點狀角質層分離症。(「蹠蠹」二字讀音同「直杜」)


好發年齡:好發於容易有腳汗的患者,或是整天穿鞋流汗的運動員,腳經常處於泡濕的狀態者。


分佈部位:腳底承受身體重力的皮膚角質層,故多見於腳掌的前端與腳跟,還有與腳掌同面的腳趾頭,而不於腳趾縫發生。


致病原因:為細菌感染皮膚表層角質層所引起。病原菌大多是由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 actinomycesStreptomyces)、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 或微小球菌(Micrococcus sedentarius (now renamed to Kytococcus sedentarius,))。這些細菌能製造與分泌蛋白質酵素溶解,破壞皮膚角質層,於是腳底皮膚出現肉眼可見的類似珊瑚礁或的像火山口凹洞;此外,因細菌分解角質蛋白中的硫,會散發類似阿摩尼亞味道,才導致散發惡臭。


症狀與特徵:大多數病患不覺得癢,僅少數有輕微的癢感,可能會覺得腳底黏黏的、有臭味,因此經常被忽略,除非很嚴重的腳臭使家人深感困擾,否則大部分的患者並不太想治療,大多都是被家人逼著來的。此病的特色是,可以於腳底腳底承受身體重力的皮膚處見到許許多多小小的,像火山口的凹洞分佈於腳底(最常見的典型臨床表現),有時彼此相連,甚或足底出現形成一大片白色潮濕、糜爛或脫皮症狀(常見於腳多汗的病人)。也因此,很容易與足癬(俗稱香港腳)搞混。當民眾自行買藥局複方的香港腳藥膏來擦,或是泡醋「殺菌」,常常會讓症狀更嚴重。


預防:預防方面就是盡量避免長時間穿鞋,常讓腳透氣,選擇透氣性較佳的鞋子,穿吸汗力強的棉襪,易流腳汗者除每日以香皂洗腳外,每周至少使用2次止汗劑,不要連續2天穿同一雙鞋,保持鞋內乾燥,避免與人共用鞋子、拖鞋,在游泳或下雨腳浸泡在水裡之後,要儘快將腳洗淨擦乾,保持足部的乾爽,以減少足蹠蠹蝕症的發生。


治療:治療上,主要是以殺菌的外用抗生素藥膏(erythromycin clindamycin藥膏或benzoyl peroxide藥膏)合併止汗劑(20% aluminum chloride solution)為主,兩周內即可痊癒;極少的狀況下,才需要口服藥(erythromycin)。此外,最常用來治療香港腳的imidazole藥膏不僅抗黴菌,對於凹陷性角質溶解症也有效。


圖片: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醫學名稱:腋毛菌病;腋毛癬;Trichomycosis Axillaris


好發季節:好發于氣候溫和或炎熱的季節。


分佈部位:腋毛或陰毛。


致病原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病原菌是「纖細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感染患處之腋毛或陰毛的毛幹所引起的毛髮疾病。


症狀與特徵:在氣溫較高時易感染,一般無自覺症狀,患部皮膚正常,但通常多汗。患者往往在洗澡時無意間發現腋毛及陰毛毛幹外面包繞上小結節狀或彌散性的黃色、黑色或紅色凝結物,故汗液呈黃色、黑色或紅色而使內衣褲沾染上顏色。數目多時似包圍一層“鞘”,碰到水會使凝結物膨漲而使病灶更明顯,並使毛幹變脆易斷,失去光澤。病毛直接鏡檢可發現毛幹上包繞結節狀不規則菌鞘,其內有短而纖細之菌絲。Shelley and Shelley發現有erythrasmapitted keratolysistrichomycosis axillaris3種皮膚病共存的現象,稱為「corynebacterial triad」。


預防與治療:首先剃除患處毛髮,外用止汗劑(Antiperspirant),注意局部衛生。局部外用抗菌藥物如Benzoyl peroxide(gel or wash formulations)Aluminum chloride hexahydrateClindamycin solutionErythromycin


圖片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學名稱   猩紅熱;Scarlet fever


好發年齡   好發於5~15歲的兒童,以4~6 歲發生數居多。


分佈部位   頸、胸、腋下、手肘、鼠蹊部及大腿內側面


致病原因   A群鏈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症狀與特徵   疾病剛發作的時候,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諸如發燒、倦怠、喉嚨痛、噁心、嘔吐。扁桃腺腫脹發紅及灰白色的滲出物,草莓舌,頸部淋巴腺有腫大疼痛,通常次日會在身上頸、胸、腋下、手肘、鼠蹊部及大腿內側面出現細緻的紅斑,摸起像是砂紙一般粗糙,常常融合成大片的潮紅皮疹,在肘窩等肢體彎曲部位出現暗紅色的線條,稱為Pastia lines,此皮疹為鏈球菌之紅斑毒素(Erythrogenic toxin)所引起,指壓變白。典型的皮疹不出現於臉部,但前額與臉頰會潮紅(flushing),口周圍的地方( Circumoral )看起來較蒼白。


疾病在恢復期可見患者之手指、手掌、腳趾尖及腳底脫皮,少部分亦可能發生軀幹和四肢脫皮的情形。


猩紅熱如不治療有可能會引發急性絲球性腎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風濕熱(Acute rheumatic fever),薛登漢氏舞蹈病(Sydenhams chorea)及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等併發症。


圖片    猩紅熱的圖片


治療   治療上以使用盤尼西林 (penicillin) 類的抗生素為主。對於盤尼西林類藥物有過敏反應的病人,可用紅黴素 (erythromycin) 或clindamycin等其他抗生素治療代替。如果使用口服藥物的話,必須遵守醫師指示規則地服藥十天,不可任意停藥。


此外也有長效型的盤尼西林製劑 (benzathine penicillin),只要肌肉注射一劑,其殺菌效果就可以維持三至四星期。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Sep 07 Fri 2007 13:28
  • 丹毒

醫學名稱   丹毒;Erysipelas


好發年齡   好發於幼童、老人。


分佈部位   以小腿、足部最常見,其次為臉部、頭皮。


致病原因   丹毒(Erysipelas)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傷口(如擦傷、騷抓、皸裂、外傷、手術傷口、靜脈曲張、淋巴性浮腫、皮膚慢性潰瘍、下肢曾開放性骨折或燒傷植皮者等)或各種皮膚疾病(如足癬、膿皮症、水痘等病毒性皮疹或濕疹樣皮膚炎)的傷口侵入,所引起的的續發性感染而造成的皮膚急性炎症。


症狀與特徵   前驅症狀:一般先有全周身不適,寒顫、高燒、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l          皮損情形:紅、腫、熱、痛的炎症極為明顯,先為小片紅斑,很快漫延成大片色如塗上胭脂或染上紅丹一般的鮮紅色、水腫性、表面灼熱發亮、觸之灼手、壓之則紅色減退,放手則又回復紅色的紅斑,自覺患部有灼熱、腫脹觸痛,嚴重的患者可發生水泡或血泡,常合併局部淋巴腺腫痛或淋巴管炎。反覆的炎症會使患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肥厚,漸漸失去彈性,呈現輕微鬱血性與色素沉著的象皮狀皮膚病變。


l          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丹毒的病灶為較淺層皮膚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而蜂窩性組織炎是為真皮以下及皮下組織發炎現象,患處又紅又腫,境界較不清楚,可與丹毒區別。


l          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造成菌血症並侵入心臟瓣膜、關節和骨骼。造成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SBE)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皮下小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輪廓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及小舞蹈病(chorea minor)等表徵的各種組合。


圖片   丹毒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以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治療。病灶膚色自深紅、微暗紅、褐、黃色的順序轉變最後完全消退,最快需經兩、三週的時間。


但須注意是否有其他皮膚疾病造成的續發性感染,才引發丹毒的病灶,例如因足癬導致腳趾間糜爛、皸裂而引發小腿、足部的丹毒,則須同時治療足癬;而臉部、頭皮丹毒的患者,應注意是否有鼻咽、口腔等處的病灶並治療之,才能預防丹毒的惡化或再發。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


俗稱     


好發年齡   好發於幼童、老人。


分佈部位   以小腿、足部最常見,其次為臉部、頭皮。


致病原因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傷口(如擦傷、騷抓、皸裂、外傷、手術傷口、靜脈曲張、淋巴性浮腫、皮膚慢性潰瘍、下肢曾開放性骨折或燒傷植皮者等)或各種皮膚疾病(如足癬、膿皮症、水痘等病毒性皮疹或濕疹樣皮膚炎)的傷口侵入,所引起的的續發性感染而造成的皮膚急性炎症。


症狀與特徵  


l          前驅症狀:一般先有全周身不適,寒顫、高燒、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l          皮損情形:紅、腫、熱、痛的炎症極為明顯,先為小片紅斑,很快漫延成大片色如塗上胭脂或染上紅丹一般的鮮紅色、水腫性、表面灼熱發亮、觸之灼手、壓之則紅色減退,放手則又回復紅色的紅斑,自覺患部有灼熱、腫脹觸痛,嚴重的患者可發生水泡或血泡,常合併局部淋巴腺腫痛或淋巴管炎。反覆的炎症會使患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肥厚,漸漸失去彈性,呈現輕微鬱血性與色素沉著的象皮狀皮膚病變。


l          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丹毒的病灶為較淺層皮膚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而蜂窩性組織炎是為真皮以下及皮下組織發炎現象,患處又紅又腫,境界較不清楚,可與丹毒區別。


l          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造成菌血症並侵入心臟瓣膜、關節和骨骼。造成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SBE)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皮下小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輪廓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及小舞蹈病(chorea minor)等表徵的各種組合。


圖片   蜂窩性組織炎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以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治療。病灶膚色自深紅、微暗紅、褐、黃色的順序轉變最後完全消退,最快需經兩、三週的時間。


但須注意是否有其他皮膚疾病造成的續發性感染,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病灶,例如因足癬導致腳趾間糜爛、皸裂而引發小腿、足部的丹毒,則須同時治療足癬;而臉部、頭皮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應注意是否有鼻咽、口腔等處的病灶並治療之,才能預防蜂窩性組織炎的惡化或再發。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7 Fri 2007 11:59
  • 膿瘡

醫學名稱   膿瘡;Ecthyma


俗稱     


好發年齡   常見於小孩及缺乏照顧的老人。


分佈部位   好發於下肢,常因微小傷口缺乏適當處理造成細菌感染。


致病原因   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最常見,有時亦可見到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症狀與特徵     臨床表現似膿痂疹(Impetigo contagiosum),但侵害皮膚較深部,因此有深層膿痂疹(deep Impetigo )之別稱,常於痊癒後留下疤痕,病灶處會出現紅色邊緣的小水疱,然後再成膿,最終以結痂的潰瘍面呈現


圖片   膿瘡 的圖片


治療    治療上以使用局部外用與口服抗生素為主,通常需要使用7至10天。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7 Fri 2007 11:52

醫學名稱   癰;Carbuncle


好發年齡   多於中年以上男性。


分佈部位   皮膚較厚的部位(頸、肩、臀、大腿外側或股關節處)較常發生。


致病原因   與癤子(Furuncle)相同。


症狀與特徵     係被細菌侵入緊鄰的數個皮膚深部的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急性、局限性的皮膚炎性反應,產生由多個相連的癤(Furuncle)融合成多個開口排膿或囊腫的病灶。


圖片   癰 的圖片


治療    治療與預防方面,與癤子(Furuncle)相同。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癤;Furuncle


俗稱    疔仔


好發年齡   各個年齡層都有發生的可能,以年青人為主,好發於夏、秋天。


分佈部位   好發於為容易摩擦、大量流汗的部位(如頭頸部、腋下、皮帶下方的腰部、臀部、胯下、大腿前側)。


致病原因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yogens)。多導因於大量流汗加上悶熱不透氣的衣褲(尤其是牛仔褲),使得細菌過度繁殖而產生。


症狀與特徵     癤子為比毛囊炎(Folliculitis)較深部的細菌感染,病灶患部皮膚初期呈現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有的疼痛性小硬塊產生,然後迅速地擴大成一隆起、疼痛性、光亮鮮紅色的硬結或囊腫。嚴重時,伴隨淋巴腺的腫大,甚至於發燒至攝氏38-39度等全身性的症狀。


圖片   癤 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早期病灶或較小的癤子以局部熱敷(以毛巾沾濕40度至42度左右的熱水,敷在患部10分鐘左右,一天四次)以促進成熟軟化,然後再以外科切開引流排膿術,局部外用與口服抗生素的使用也很重要,通常需要使用7至10天。


在預防方面,避免穿著悶熱不透氣的衣物、磨擦皮膚、久坐。一旦發生後,不要自己擠壓患部,以免惡化。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膿痂疹 ;Impetigo contagiosum


好發年齡   嬰幼兒,好發於夏季,是一種傳染性相當強的膿皮症。


分佈部位   鼻孔、口圍附近 最常見,其他顏面與肢端次之。


致病原因


1.          結痂性膿痂疹--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2.         性膿痂疹--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症狀與特徵       常見的是小孩感冒流鼻涕或是在被蚊蟲叮咬以後,不斷用手鼻孔、口圍附近而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形成水疱、膿疱或金黃色痂皮。水泡破掉後,病童若是再用手去接觸,則可能由手部將細菌進一步傳染至容易搔抓的臉部、四肢、腋下、頭頂、下肢或身體其他部位造成迅速擴散蔓延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結痂性膿痂疹,是由鏈球菌感染,故有侵犯腎臟或心臟可能,而導致可怕的併發症(將近百分之二至五的病童,可能合併急性腎絲球腎炎),希望家長必須小心注意並能提高警覺,改善衛生的習慣,預防發生。


圖片    膿痂疹


治療    口服抗生素及外敷抗生素藥膏,全部療程需至少十天,治療如不完全容易造成復發或是後遺症的產生。感冒鼻炎等病症也要治療好,以避免反覆發作。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毛囊炎;Folliculitis


好發年齡     常發生在男性身上。


分佈部位     任何有毛孔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尤其容易潮濕、摩擦的部位為好發區域,例如頸項、腋窩、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陰部、上臂等處。


致病原因     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感染。


洗溫泉、擦含類固醇的藥膏、刮鬍子也有引發毛囊炎的機會。


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則有不同的原因。


1.   頭皮的毛囊炎,可能因過度洗頭、悶熱、綁髮有關,多與個人體質或生活作息所致。


2.   前胸後背及臀部的毛囊炎,多因常流汗使該區域濕熱而導致,與個人體質有關。


3.   大腿的毛囊炎,多因穿著厚重不通風的褲子(如牛仔褲)與腿毛磨擦造成。


4.   上臂的毛囊炎,則多是因為毛孔角質化(個人體質)的結果。


症狀與特徵       毛囊炎通常從一至數顆毛囊孔周圍先看到紅斑,然後進展成出現米粒大小,紅、腫、疼痛的的膿皰,膿皰中間帶有毛髮(但是也有可能看不見),周圍有紅腫的現象。輕微到中度疼痛或癢的病灶,少有發燒或全身性的症狀。但有時照顧不周會變成較嚴重的癤或癰甚至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


毛囊炎長期反覆發作的後遺症主要是容易造成皮膚黑色素沉澱,影響外觀。


圖片       毛囊炎的圖片


治療      患者須注意避免過度流汗、悶、熱,不要穿太緊或不通風的衣物(牛仔褲、尼龍布)、避免塗抹油膩的東西,並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如此才可減少毛囊炎復發的機會,即可避免難看的皮膚黑色素沉澱。依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外用藥、口服藥或是排膿。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