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Holothuroidea 海參綱
Family: Stichopodidae 刺參科
Scientific name: Thelenota ananas
Chinese name: 梅花參
Author: (Jaeger, 1833)
Max. Size:
Common name: prickly redfish
俗名:
形態特徵: 為一種大型海參,體長可達50公分以上,體寬約15公分,重達10公斤。動物呈橘黃色。背部疣足肥大,呈指狀,且3~5個連成掌狀或楓葉狀。口偏於腹面,楯狀觸手20隻。肛門略偏於背面。管足集中於腹面。生活在水深1~10米內的粗珊瑚沙區,吞食珊瑚沙,以沙中的有機物為食,為珊瑚礁種。泄殖腔中常有隱魚共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Oreasteridae 瘤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Protoreaster nodosus
Chinese name: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Chocolate Chip Starfish; Horned Sea Star; Knobbly sea star
俗名: 朱古力海星
形態特徵: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Taxidermy photo (標本照) :(1)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Echinasteridae 棘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Echinaster callosus
Chinese name: 赤麗棘海星
Author: Marenzeller, 1895
Max. Size:
Common name: Thick-skinned Sea Star; Warty starfish; Warty Sea Star; Callous Sea Star
俗名:
形態特徵: 具有5隻較長且末端翹起的腕;皮鰓成群出現,皮鰓區位於骨板之間,腕背面的皮鰓區較大。骨板交會處有直立型大棘。篩板一個,在乾標本中明顯隆起,上面有許多放射狀溝紋。肛門位於體盤中央,被 5~7 個直立棘包圍。乾標本的管足可看出明顯的二列。體盤與棘均有厚皮膚包覆。由福馬林浸泡過的乾標本為紫紅色。生活在珊瑚礁淺海,水深約6公尺的地方,以岩石上的附著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Echinodermata 棘皮動物門
Class: Asteroidea 海星綱
Family: Ophidiasteridae 蛇海星科
Scientific name: Fromia monilis
Chinese name: 單鏈蛇星
Author: Perrier, 1869
Max. Size:
Common name: Elegant Sea Star, Red Tile Starfish, Necklace Starfish
俗名:
形態特徵: 生活時體盤中央及腕的末端為紅色,腕的前半段為淡黃色。生活在水深5~15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為夜行性動物,白天多躲在石塊底下,以礁岩上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屬於肉食性海星。具有5腕,腕長約3.3~4.9公分,腕的橫切面呈長方形,身體扁平。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Taxidermy photo (標本照) :(1)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Chaetodontidae 蝴蝶魚科
Scientific name: 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Chinese name: 銀斑蝶魚
Author: (Bleeker, 1857)
Max. Size: 18cm
Common name: Pyramid butterflyfish; Shy butterflyfish; Brushytoothed butterflyfish
俗名: 霞蝶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較腹部凸出。體銀白色或淡,頭部較暗色;體側自背鰭第III至第VI棘及軟條部基部下方具金黃金的三角形斑。背鰭與臀鰭金黃色;胸鰭為淡色;腹、尾鰭銀白色。通常成群於群體外圍斜坡潮流經過處。以浮游動物為食。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Antennariidae 躄魚科
Scientific name: Antennarius pictus
Chinese name: 白斑躄(ㄅㄧˋ)魚
Author: (Shaw, 1794)
Max. Size: 30cm
Common name: Painted frogfish; Painted angler; Devil fish
俗名: 五腳虎
形態特徵: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腹鰭顯然短於胸鰭;尾鰭圓形。體色多變,淺橘紅色至黑色皆有,體側具若干深色圓斑。背鰭、腹部、尾鰭及臀部具多個有淡緣之黑色眼狀斑。淺海珊湖礁區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在0-75公尺間,但一般皆發現於16公尺內。利用吻觸手頂端的衍生物-釣餌(Esca)及配合極具保護色作用的身體,可吸引別種小魚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所產之卵,形成絲狀團狀,具有漂浮力。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Family: Scaridae 鸚哥魚科
Scientific name: Bolbometopon muricatum
Chinese name: 隆頭鸚哥魚
Author: (Valenciennes, 1840)
Max. Size: 130cm
Common name: Double-headed parrotfish; Bumphead parrotfish; Green humphead parrotfish; Humphead parrotfish
俗名: 鸚哥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體長約25公分左右時,頭部前額即向前突出,頭部輪廓可近於垂直角度。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則略呈雙凹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體呈暗灰色,體側散在白色斑點,至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逐漸地變成全深綠色至綠褐色,沿著體側之鱗列,分布淺紫色之條紋;頭部的前緣時常是淡綠色到粉紅色;各鰭之顏色同與體色。稚魚發現於潟湖;成魚則群游於礁灣或珊瑚礁外圍的海域。以啃食活珊瑚為食。生性機警,在夜間有群體一起睡覺的習性。是鸚哥魚中最大型的魚種。
資料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Reptilia 爬蟲綱
Family: Cheloniidae 蠵龜科
Scientific name: Chelonia mydas
Chinese name: 綠蠵龜
Author: (Linnaeus, 1758)
Max. Size:
Common name: Green sea turtle
俗名: 綠海龜
形態特徵: 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鉤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長71-153公分,呈心形、扇形的大花斑,顏色從棕色、橄欖綠到接近墨綠黑等顏色。具4對側盾板、椎盾板5片、緣盾板每側11片、腹甲具4對外緣盾板,第一對側盾板和頸盾板分離、盾片鑲嵌排列。前肢具明顯鱗片、四肢槳狀呈鱗狀肢、前肢長於後肢、前肢爪1對。是海洋中的爬蟲類動物,為最大型硬殼海龜,是海龜屬下的唯一一種。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即繁殖季節登陸築巢產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習性。平均每三年繁殖一次,每次產卵數目可高達1000枚,警覺性極高,稍有干擾即迅速逃回海中。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溫暖海域中,並在水溫逾攝氏25度的沙灘上產卵。由於牠用肺呼吸,故於海中的潛水深度極限約一、兩百公尺。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因此脂肪呈綠色,也因而得名,又稱綠海龜。綠蠵龜已瀕臨絕種,全世界僅剩下約20萬頭產卵母龜,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為避免因人類的捕殺及棲地之破壞,所有海龜被均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簡稱華盛頓公約)附錄一中的物種。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具4對側盾板、椎盾板5片、緣盾板每側11片、腹甲具4對外緣盾板,
第一對側盾板和頸盾板分離、盾片鑲嵌排列。
















分辨海龜的方式,攝自海生館的圖鑑墊板

綠蠵龜與玳瑁有何差異?
|
Chelonia mydas
|
Eretmochelys imbricata
|
|
綠蠵龜
|
玳瑁
|
嘴型
|
平弧形,無彎鉤。
|
鷹嘴般彎鉤狀,尖吻下勾。
|
龜板
|
有明顯板塊,龜板圖案呈現放射條紋花斑,邊緣較平滑,盾片鑲嵌排列。
|
板塊不明顯,類似馬賽克圖案,邊緣為尖刺狀,呈覆瓦狀排列,即像屋瓦般一片疊一片。
|
前肢爪
|
1對
|
2對
|
前額鱗
|
1對
|
2對
|

前額鱗1對




前肢具明顯鱗片、四肢槳狀呈鱗狀肢、右前肢具1個前肢爪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Porifera 海綿動物門
Class: Demospongiae 尋常海綿綱
Family: Petrosiidae 岩海綿科
Scientific name: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Chinese name: 桶狀海綿
Author: (Lamarck, 1815)
Max. Size:
Common name: Giant barrel sponge
俗名:
形態特徵: 為大型海綿,直徑可達30~45cm,高度可達50~70cm。外觀好像大型桶狀。顏色是紅至褐色,表面覆蓋的瘤狀突起有2~3cm。
資料來自:
攝影日期: 2009/11/28-12/02
攝影地點: Sipadan Is.(西巴丹) , Sabah, Malaysia.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ylum: Mollusca 軟體動物門
Class: Gastropods 腹足綱
Family: Dorididae 海蛞蝓科
Scientific name: Jorunna rubescens
Chinese name: 紅紋盤海蛞蝓(ㄎㄨㄛˋ ㄩˊ )
Author: Bergh, 1876
Max. Size: 20cm
Common name:
俗名:
形態特徵: 背上有許多不規則的紫褐色、黃色及白色縱走斑紋,觸角及裸鰓末端也呈紫褐色。棲息於珊瑚礁區的亞潮帶。
資料來自: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攝影日期: 2010/08/15
攝影地點: 紅柴港, Kenting, S. Taiwan.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