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7 Fri 2007 13:28
  • 丹毒

醫學名稱   丹毒;Erysipelas


好發年齡   好發於幼童、老人。


分佈部位   以小腿、足部最常見,其次為臉部、頭皮。


致病原因   丹毒(Erysipelas)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傷口(如擦傷、騷抓、皸裂、外傷、手術傷口、靜脈曲張、淋巴性浮腫、皮膚慢性潰瘍、下肢曾開放性骨折或燒傷植皮者等)或各種皮膚疾病(如足癬、膿皮症、水痘等病毒性皮疹或濕疹樣皮膚炎)的傷口侵入,所引起的的續發性感染而造成的皮膚急性炎症。


症狀與特徵   前驅症狀:一般先有全周身不適,寒顫、高燒、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l          皮損情形:紅、腫、熱、痛的炎症極為明顯,先為小片紅斑,很快漫延成大片色如塗上胭脂或染上紅丹一般的鮮紅色、水腫性、表面灼熱發亮、觸之灼手、壓之則紅色減退,放手則又回復紅色的紅斑,自覺患部有灼熱、腫脹觸痛,嚴重的患者可發生水泡或血泡,常合併局部淋巴腺腫痛或淋巴管炎。反覆的炎症會使患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肥厚,漸漸失去彈性,呈現輕微鬱血性與色素沉著的象皮狀皮膚病變。


l          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丹毒的病灶為較淺層皮膚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而蜂窩性組織炎是為真皮以下及皮下組織發炎現象,患處又紅又腫,境界較不清楚,可與丹毒區別。


l          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造成菌血症並侵入心臟瓣膜、關節和骨骼。造成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SBE)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皮下小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輪廓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及小舞蹈病(chorea minor)等表徵的各種組合。


圖片   丹毒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以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治療。病灶膚色自深紅、微暗紅、褐、黃色的順序轉變最後完全消退,最快需經兩、三週的時間。


但須注意是否有其他皮膚疾病造成的續發性感染,才引發丹毒的病灶,例如因足癬導致腳趾間糜爛、皸裂而引發小腿、足部的丹毒,則須同時治療足癬;而臉部、頭皮丹毒的患者,應注意是否有鼻咽、口腔等處的病灶並治療之,才能預防丹毒的惡化或再發。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


俗稱     


好發年齡   好發於幼童、老人。


分佈部位   以小腿、足部最常見,其次為臉部、頭皮。


致病原因   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或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傷口(如擦傷、騷抓、皸裂、外傷、手術傷口、靜脈曲張、淋巴性浮腫、皮膚慢性潰瘍、下肢曾開放性骨折或燒傷植皮者等)或各種皮膚疾病(如足癬、膿皮症、水痘等病毒性皮疹或濕疹樣皮膚炎)的傷口侵入,所引起的的續發性感染而造成的皮膚急性炎症。


症狀與特徵  


l          前驅症狀:一般先有全周身不適,寒顫、高燒、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


l          皮損情形:紅、腫、熱、痛的炎症極為明顯,先為小片紅斑,很快漫延成大片色如塗上胭脂或染上紅丹一般的鮮紅色、水腫性、表面灼熱發亮、觸之灼手、壓之則紅色減退,放手則又回復紅色的紅斑,自覺患部有灼熱、腫脹觸痛,嚴重的患者可發生水泡或血泡,常合併局部淋巴腺腫痛或淋巴管炎。反覆的炎症會使患部皮膚及皮下組織肥厚,漸漸失去彈性,呈現輕微鬱血性與色素沉著的象皮狀皮膚病變。


l          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的差異:丹毒的病灶為較淺層皮膚組織的細菌性感染,稍高出皮面,境界清楚;而蜂窩性組織炎是為真皮以下及皮下組織發炎現象,患處又紅又腫,境界較不清楚,可與丹毒區別。


l          併發症:嚴重的可能造成菌血症並侵入心臟瓣膜、關節和骨骼。造成風濕熱(rheumatic fever)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SBE)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炎、多發性關節炎(polyarthritis)、皮下小結節(subcutaneous nodules)、輪廓狀紅斑(erythema marginatum)及小舞蹈病(chorea minor)等表徵的各種組合。


圖片   蜂窩性組織炎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以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治療。病灶膚色自深紅、微暗紅、褐、黃色的順序轉變最後完全消退,最快需經兩、三週的時間。


但須注意是否有其他皮膚疾病造成的續發性感染,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病灶,例如因足癬導致腳趾間糜爛、皸裂而引發小腿、足部的丹毒,則須同時治療足癬;而臉部、頭皮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應注意是否有鼻咽、口腔等處的病灶並治療之,才能預防蜂窩性組織炎的惡化或再發。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7 Fri 2007 11:59
  • 膿瘡

醫學名稱   膿瘡;Ecthyma


俗稱     


好發年齡   常見於小孩及缺乏照顧的老人。


分佈部位   好發於下肢,常因微小傷口缺乏適當處理造成細菌感染。


致病原因   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最常見,有時亦可見到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症狀與特徵     臨床表現似膿痂疹(Impetigo contagiosum),但侵害皮膚較深部,因此有深層膿痂疹(deep Impetigo )之別稱,常於痊癒後留下疤痕,病灶處會出現紅色邊緣的小水疱,然後再成膿,最終以結痂的潰瘍面呈現


圖片   膿瘡 的圖片


治療    治療上以使用局部外用與口服抗生素為主,通常需要使用7至10天。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7 Fri 2007 11:52

醫學名稱   癰;Carbuncle


好發年齡   多於中年以上男性。


分佈部位   皮膚較厚的部位(頸、肩、臀、大腿外側或股關節處)較常發生。


致病原因   與癤子(Furuncle)相同。


症狀與特徵     係被細菌侵入緊鄰的數個皮膚深部的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急性、局限性的皮膚炎性反應,產生由多個相連的癤(Furuncle)融合成多個開口排膿或囊腫的病灶。


圖片   癰 的圖片


治療    治療與預防方面,與癤子(Furuncle)相同。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癤;Furuncle


俗稱    疔仔


好發年齡   各個年齡層都有發生的可能,以年青人為主,好發於夏、秋天。


分佈部位   好發於為容易摩擦、大量流汗的部位(如頭頸部、腋下、皮帶下方的腰部、臀部、胯下、大腿前側)。


致病原因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yogens)。多導因於大量流汗加上悶熱不透氣的衣褲(尤其是牛仔褲),使得細菌過度繁殖而產生。


症狀與特徵     癤子為比毛囊炎(Folliculitis)較深部的細菌感染,病灶患部皮膚初期呈現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有的疼痛性小硬塊產生,然後迅速地擴大成一隆起、疼痛性、光亮鮮紅色的硬結或囊腫。嚴重時,伴隨淋巴腺的腫大,甚至於發燒至攝氏38-39度等全身性的症狀。


圖片   癤 的圖片


治療   在治療方面,早期病灶或較小的癤子以局部熱敷(以毛巾沾濕40度至42度左右的熱水,敷在患部10分鐘左右,一天四次)以促進成熟軟化,然後再以外科切開引流排膿術,局部外用與口服抗生素的使用也很重要,通常需要使用7至10天。


在預防方面,避免穿著悶熱不透氣的衣物、磨擦皮膚、久坐。一旦發生後,不要自己擠壓患部,以免惡化。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膿痂疹 ;Impetigo contagiosum


好發年齡   嬰幼兒,好發於夏季,是一種傳染性相當強的膿皮症。


分佈部位   鼻孔、口圍附近 最常見,其他顏面與肢端次之。


致病原因


1.          結痂性膿痂疹--A群β-溶血性鏈球菌(group A 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


2.         性膿痂疹--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症狀與特徵       常見的是小孩感冒流鼻涕或是在被蚊蟲叮咬以後,不斷用手鼻孔、口圍附近而抓破皮,造成細菌感染,形成水疱、膿疱或金黃色痂皮。水泡破掉後,病童若是再用手去接觸,則可能由手部將細菌進一步傳染至容易搔抓的臉部、四肢、腋下、頭頂、下肢或身體其他部位造成迅速擴散蔓延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結痂性膿痂疹,是由鏈球菌感染,故有侵犯腎臟或心臟可能,而導致可怕的併發症(將近百分之二至五的病童,可能合併急性腎絲球腎炎),希望家長必須小心注意並能提高警覺,改善衛生的習慣,預防發生。


圖片    膿痂疹


治療    口服抗生素及外敷抗生素藥膏,全部療程需至少十天,治療如不完全容易造成復發或是後遺症的產生。感冒鼻炎等病症也要治療好,以避免反覆發作。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名稱     毛囊炎;Folliculitis


好發年齡     常發生在男性身上。


分佈部位     任何有毛孔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尤其容易潮濕、摩擦的部位為好發區域,例如頸項、腋窩、頭皮、前胸、後背、臀部、大腿、陰部、上臂等處。


致病原因     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感染。


洗溫泉、擦含類固醇的藥膏、刮鬍子也有引發毛囊炎的機會。


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則有不同的原因。


1.   頭皮的毛囊炎,可能因過度洗頭、悶熱、綁髮有關,多與個人體質或生活作息所致。


2.   前胸後背及臀部的毛囊炎,多因常流汗使該區域濕熱而導致,與個人體質有關。


3.   大腿的毛囊炎,多因穿著厚重不通風的褲子(如牛仔褲)與腿毛磨擦造成。


4.   上臂的毛囊炎,則多是因為毛孔角質化(個人體質)的結果。


症狀與特徵       毛囊炎通常從一至數顆毛囊孔周圍先看到紅斑,然後進展成出現米粒大小,紅、腫、疼痛的的膿皰,膿皰中間帶有毛髮(但是也有可能看不見),周圍有紅腫的現象。輕微到中度疼痛或癢的病灶,少有發燒或全身性的症狀。但有時照顧不周會變成較嚴重的癤或癰甚至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


毛囊炎長期反覆發作的後遺症主要是容易造成皮膚黑色素沉澱,影響外觀。


圖片       毛囊炎的圖片


治療      患者須注意避免過度流汗、悶、熱,不要穿太緊或不通風的衣物(牛仔褲、尼龍布)、避免塗抹油膩的東西,並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如此才可減少毛囊炎復發的機會,即可避免難看的皮膚黑色素沉澱。依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外用藥、口服藥或是排膿。


 

leechi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